环境法(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

第一章 自然科学与法学–环境法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 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法保护的对象( )

A:南极
B:城市环境
C:湿地
D:宠物狗
答案: 宠物狗

2、 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法律对可更新资源的管理原则是鼓励开发和利用。
B:煤是不可更新资源。
C:海水是无限资源。
D:自然资源保护必须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结合起来。
答案: 法律对可更新资源的管理原则是鼓励开发和利用。

3、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完全依赖于地表的环境条件。
C: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可以依自己的主观意志改造环境。
D:人类不能征服自然,只能适应自然、改造自然。
答案: 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可以依自己的主观意志改造环境。

4、 环境法中的动植物检疫制度体现了哪一项生态规律的要求(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负载定额律
D:协调稳定律
答案: 相生相克律

5、 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的原因是( )

A:人类采取了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
B: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是不可能被打破的。
D:生态系统的结构很复杂。
答案: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6、 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 ( )

A:城市环境和乡村环境
B: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C: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D:水环境和大气环境
答案: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

A:太阳能
B:淡水
C:海水
D:风能
答案: 淡水

8、 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臭氧层破坏
D: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 酸雨

9、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且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实施,这是哪一条生态规律的要求?( )

A:时空有宜律
B:能流物复律
C:物物相关律
D:负载定额律
答案: 时空有宜律

10、 根据我国《森林法》规定,单位或个人要采伐林木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采伐许可证,并按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采伐量采伐林木,这一制度体现了下列哪一项生态规律的要求?(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负载定额律
D:时空有宜律
答案: 负载定额律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

A:太阳能
B:淡水
C:石油
D:风能
答案: 淡水

12、 法律规定,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行为,体现了(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负载定额律
D:协调稳定律
答案: 负载定额律

13、 下列关于环境法规定的“环境”同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环境法规定的“环境”就是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二者没有区别。
B:水圈、生物圈等环境科学中的概念不能成为环境法的概念。
C:宇宙空间现在还不能成为环境法的保护对象。
D:人工饲养的宠物不是环境法的保护对象。
答案: 环境法规定的“环境”就是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二者没有区别。

14、 生态平衡会因( )而遭受破坏。

A:动物的自然死亡。
B: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
D:细菌繁殖。
答案: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自动调节能力。

15、 下列哪一项属于环境污染( )?

A:土壤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乱砍滥伐林木
D:企业超标排污
答案: 企业超标排污

16、 全球温度升高可能是由( )造成的。

A: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B:地球臭氧层被破坏。
C:人类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D:海平面升高。
答案: 人类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17、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规律,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生态平衡要求排除任何人为活动。
B: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度。
D: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因不只有人为因素。
答案: 生态平衡要求排除任何人为活动。

18、 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正确表述是( )

A: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无限的。
B:人类不能利用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C: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与水污染的发生无关。
D:如果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力,就会发生水污染。
答案: 如果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力,就会发生水污染。

19、 把人类环境划分为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其分类依据是( )

A:环境的功能
B:环境的要素
C:环境的范围
D:环境要素的形成原因
答案: 环境要素的形成原因

20、 低位营养级生物向高位营养级生物提供的能量,通常只有( )能够为其所用。

A:二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十分之一
D:二十分之一
答案: 十分之一 

21、 一般将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

A:原生环境问题
B:第二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自然环境的破坏
答案: 原生环境问题

22、 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通过( )进行的。

A:食物链
B:营养级
C:生物放大
D:生物富集
答案: 食物链

2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的是( )

A:水环境
B:海洋环境
C:自然保护区
D:治安环境

答案: 治安环境

24、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 ( ) ( ) ( ) ( )

A:微生物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基因
D:无生命物质
答案: 微生物;
所有的动物;
无生命物质

25、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保护法》所界定的“环境”?( ) ( ) ( ) ( )

A:阳光、空气
B:土壤、水
C:宠物
D:火星
答案: 阳光、空气;
土壤、水

第二章 认识环境法–环境法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 单元测验

1、 环境法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法的( )

A:社会性
B:世界共同性
C:技术性
D:综合性
答案: 综合性

2、 环境法所要保护的对象是( )

A:生境
B:人文环境
C:人类环境
D:社会环境
答案: 人类环境

3、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环境的关系
D:人与客体的关系
答案: 人与人的关系

4、 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 )

A: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
B:同防治大气污染、噪声等公害有关的社会关系
C:同防治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有关的社会关系
D:以上各项都包括
答案: 以上各项都包括

5、 关于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下列哪一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

A:法律规定人类应当保护野生动物,所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环境法调整的是社会关系。
C: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不同于保护对象。
D:环境法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答案: 法律规定人类应当保护野生动物,所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 下列哪一个环境问题的治理行动能够体现出环境法的科学不确定性?( )

A:执法机关采取措施治理太湖蓝藻。
B:国际条约要求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C:国家采取措施淘汰“黄标车”。
D:某地方性法规规定在城市高架路两侧须加装隔音屏。
答案: 国际条约要求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7、 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中央行政机关是( )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自然资源部
C: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D:生态环境部
答案: 生态环境部

8、 关于环境法同民法、行政法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环境法是民法的一个分支组成部分。
B:环境法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组成部分。
C:环境法是民法与行政法的交叉重叠部分。
D:环境法的法律规范是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法律规范的综合。
答案: 环境法的法律规范是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法律规范的综合。

9、 关于环境法的科学技术性的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法和环境科学技术具有相同的调整对象。
B: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现及环境纠纷的处理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C:环境法措施的实施一定要建立在完备的科学证据基础之上。
D:环境法与环境科学分属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系。
答案: 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现及环境纠纷的处理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10、 某些环境法律规范具有科学不确定性,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法的立法与实施可以不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
B:科学不确定性是指环境法律的一些规范尚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实施这样的规范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C: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臭氧层和应对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方面,环境法律规范具有科学不确定性。
D:对于存在科学不确定性的问题,应当观其发展,当损害后果产生并在科学上研究清楚其发生机理后,再采取法律措施予以应对。
答案: 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臭氧层和应对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方面,环境法律规范具有科学不确定性。

11、 下列关于环境保护优先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环境保护优先论发表于1972年,由美国学者林肯•西蒙首次提出。
B:集中阐述环境保护优先论核心思想的著作是《增长的极限》,其核心观点是经济“零增长”。
C:环境保护优先论目前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付诸于立法实践。
D:环境保护优先论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论。
答案: 集中阐述环境保护优先论核心思想的著作是《增长的极限》,其核心观点是经济“零增长”。

12、 下列关于经济发展优先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最早由罗马俱乐部在1981年发表,其代表作是《最后的资源》。
B:经济发展优先论认为经济发展是解决污染的根本出路,正确地指出了环境保护需要一定的物质财富作为基础。
C:经济发展优先论认为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只是暂时问题,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优先位置。
D:经济发展优先论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先污染、后治理”,
答案: 最早由罗马俱乐部在1981年发表,其代表作是《最后的资源》。

13、 下面哪一种情形属于侵犯了公民的环境权?( )

A:某企业排放污水致某甲饮用水受到污染,并导致某甲身体疾病。
B:某火电厂超标排放二氧化硫,致与之相邻的韩某承包的果园受到污染,果树全部死亡。
C:某化工厂违规处理含铬废渣,致使工厂附近的河流污染严重,河流及两岸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D:某甲趁夜色潜入某乙承包的林地中,盗伐了三株某乙种植的林木。
答案: 某化工厂违规处理含铬废渣,致使工厂附近的河流污染严重,河流及两岸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14、 某组织A是一家成立六年的民间环保组织,其经常就环境问题向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以及不依法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提起诉讼。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该组织提起的诉讼中,哪一个可以被称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A:农民某甲长期遭受化工厂某乙排放的污染物的危害,经济损失严重。A指派律师为某甲代理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某乙对某甲进行损害赔偿并停止污染环境的行为。
B:淮河下游某村(甲)为远近闻名的“癌症村”,经科学专家鉴定,造成村民普遍罹患癌症的原因为淮河上游某企业(乙)长期大量超标排放有毒废水所致。A指派律师为甲村148户农民代理诉讼,请求损害赔偿。
C:某化工厂违规向附近河流排放含铬废渣,导致河流下游多个村庄爆发骨痛病,受害村民多次找该化工厂协商赔偿事宜,但化工厂均拒绝给予赔偿。A环保组织得知该案后,遂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化工厂停止排放铬渣的行为,对受到污染的河流和土地进行清理,并支付环境修复费用。
D:某焦化厂长期超标排放废气,环境污染严重。附近居民多次向当地环保局反映情况,请求行政处理。但环保局总是怠于对该焦化厂采取监管措施,居民们忍无可忍,向法院起诉环保局行政失职。A得知该案后,对该案诉讼提供法律援助措施,为受害居民垫付相应的诉讼及鉴定费用。
答案: 某化工厂违规向附近河流排放含铬废渣,导致河流下游多个村庄爆发骨痛病,受害村民多次找该化工厂协商赔偿事宜,但化工厂均拒绝给予赔偿。A环保组织得知该案后,遂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化工厂停止排放铬渣的行为,对受到污染的河流和土地进行清理,并支付环境修复费用。


下方是付费阅读内容:本平台商品均为虚拟商品,无法用作二次销售,不支持退换货,请在购买前确认您需要购买的资料准确无误后再购买,望知悉!


完整答案需点击上方按钮支付5元购买,所有答案均为章节测试答案,购买后上方矩形框将出现已付费的隐藏内容。


如果点击【立即购买】不能跳转,请更新一下APP版本,如百度APP可能有兼容性问题,更新版本即可正常使用,或者换一个浏览器(如UC浏览器)再试试

不知道怎么购买?点击这里查看购买教程!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添加书签方法:

1.电脑按键盘的Ctrl键+D键即可收藏本网页

2.手机浏览器可以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环境法(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1张

环境法(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2张


获取更多慕课答案,欢迎在浏览器访问我们的网站:http://mooc.mengmianren.com

环境法(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3张

环境法(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4张

注:请切换至英文输入法输入域名,如果没有成功进入网站,请输入完整域名:http://mooc.mengmianren.com/


我们的公众号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萌面人APP

本公众号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还可免费查看大学教材答案

点击这里,可查看公众号功能介绍

环境法(苏州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5张


一键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让您购物省省省,点击这里,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