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理解: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


第一章 新闻发言人的概念和历史 第一章 新闻发言人的概念和历史 单元测验

1、 关于新闻发言人,以下正确的是(    )

答案: 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
  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
  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
  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
  是新闻发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党委、政府新闻发布的层次主要包括(    )

答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
  国务院各部门(中央各部门)新闻发布;
 省、市、县新闻发布

3、 关于我国党委、政府的新闻发布,正确的说法是(    )

答案:   定期例行发布;
 不定期发布;
 配合党和国家有关重要方针政策出台进行新闻发布;
回应突发公共事件发布;
 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发布

4、 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包括(    )

答案:  策划、组织本单位重要信息发布;
处理相关新闻宣传;
 处理公共关系事宜;
发布信息

5、 从历史发展来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往往与(    )联系在一起。   

答案: 传媒的产业化、大众化;
市场经济的活跃;
民主政治的发展

6、 我国新闻发布工作的任务主要包括(    )   

答案: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党务、政务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国内外公众介绍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和取得成效;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消除不适或歪曲报道的影响

7、 我国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

答案:  回应国内外媒体和公众关切;
 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发布解读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要活动和重要会议的有关内容

8、 新闻发言人的人选是以下哪几项(    )   

答案: 通常省、市、区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是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
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多是综合部门的领导;
 有些专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由部门一把手或其副手担任;
非营利性组织的新闻发言人一般就是该组织的最高负责人;
企业新闻发言人一般由主管公共事务的副总经理或公关经理担任

第二章 新闻发言人的特征和性质 第二章 新闻发言人的特征和性质 单元测验

1、 专职的新闻发言人需要做的事包括(    )

答案: 搜集相关新闻报道;
  向上级汇报对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
建议上级做出何种反应;
  按照上级的反馈意见拟定口径;
 对内部信息进行汇总;
 确保内部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

2、 专职的新闻发言人需要做的事包括(    )   

答案: 策划和组织各种媒体活动,如新闻发布会;
 接受媒体的专访和电话问询;
 与专职报道该领域的记者保持接触;
管理部门网站、制作对外宣传品;
安排领导公开活动日程;
起草领导的发言稿;
陪同领导出席活动

3、 专职的新闻发言人需要做的事包括(    )

答案: 安排领导接受采访;
 在领导接受采访前彩排;
评估媒体的报道;
制定长期的传播战略;
制定危机传播预案;
进行危机传播管理的培训和演练

4、 进入21世纪,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 )( )( )为新闻传播变局的基本特征。
答案: 媒体机构扁平化、新闻生产的全民化、管理机制的去中心化、社会共识的聚合化

5、 随着以全球受众为指向的全球媒体代替了仅以国外受众为指向的国际媒体,随着新闻生产走向全球化——即从采集、编写、流通到接受等诸环节逐渐”去疆界化”,传统的国际传播应被更符合现实的( )所代替。
答案: 全球传播

6、 当今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把无所作为的受众(audience)变为主动的”参与生产的消费者”(prosumer)或”参与生产的使用者”(produser),进而登堂入室,在传统上由政商精英主宰的舆论场内产生”众声喧哗”的效应。这便是未来新闻学所强调的( )的效应。
答案: 新闻全民化

7、 全媒体的新闻生产既包括文字、图片、影像、音频等传播介质的综合运用,也包括( ),彻底颠覆原有的媒体品类和经营模式;更为微观的层面,全媒体还应当是对( )。
答案: 各种类型媒体机构属性和职能的融合、新闻叙事结构和话语的大胆创新和实验

8、 新闻发布机制体现的是信息传递模式的变革——即从传统的宣传模式向( )的过渡,这一点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政治传播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答案: 公共传播模式

9、 弗洛伊德的”冰山模式”主要包括意识( )和( )。
答案: 潜意识、无意识

10、 霍尔的跨文化传播理论认为:在意识的层面上,人际传播可以让人们获知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外部行为产生影响;而更为有效的人际传播往往在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知情的愿望(即( )),而且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信念、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其在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判断和评估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 ))
答案: 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11、 2017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 ),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遇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政府主要负责人要( ),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答案: 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带头接受媒体采访

第三章 新闻发言人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素质 第三章 新闻发言人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素质 单元测试

1、 新闻发言人应当了解的传播学前沿领域包括(    )   

答案: 议题管理;
风险传播;
声誉管理;
 灾难传播

2、 风险传播的要素包括(    )

答案:    防控措施;
  相互信任;
相关风险知识

3、 风险传播的阶段包括(    )

答案: 知情阶段;
 劝服阶段;
  对话阶段

4、 媒体执政的具体表现(    )

答案: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危机”不应当被视作”飞来横祸”,而是应当被视为风险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媒体的角度来说,应当改变传统的传播观念,及时传递真相,适应风险社会的要求;
媒体应该做好危机传播的工作;
媒体应该在危机的”潜伏期”进行有效的风险传播

5、 全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的理论和知识储备(    )

答案: 传播学;
 新闻学;
社会学;
 政治学;
心理学;
管理学

6、 就传播学而言,尤其应当了解(    )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答案: 危机传播;
风险传播;
声誉管理;
 议题管理;
灾难传播

7、 新闻发言人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    )

答案:  新闻发布工作的宗旨;
新闻发布工作属性;
新闻发布工作组成要素;
新闻发布工作主要方式;
 新闻发布工作关键概念

8、 议题管理的步骤(    )

答案: 议题识别;
议题扫描;
议题监测;
议题分析;
 议题研判;
议题传播

9、 议题扫描一般会扫描(    )

答案: 专业媒体;
意见领袖;
专业精英;
 网络社区和社交媒体等”新意见阶层”;
其他来源

10、 议题监测表现为(    )

答案: 议题发展的趋势是否持续、稳定?是增强还是减缓?;
相关议题讨论的深度广度如何?;
对事实、观点、价值维度,特定群体认知如何?;
意见领袖的人数、结构、认知程度和角色是否改变?;
议题的发展趋势是否会导致相关公共政策的出台或改变?

11、 议题研判主要包括(    )

答案:  专业媒体是否将该议题视为重要事件?;
 草根媒体是否在短时间进行大量转发和评论?;
 国际组织、智库、他国政府是否关切?;
能否引发公共政策方面的讨论?;
是否会伤害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形象?

12、 灾难中有害的群体性行为表现为(    )

答案:  提出各种过分的无理要求;
无政府行为(如集体偷盗或抢劫);
行贿与欺诈;
违反日常的规章制度;
各种无法解释的症候(如毫无原因的头晕);
自我施加行动约束(如不敢上街购物、旅行)

13、 媒体报道中的失范主要有(    )

答案: 刻意夸大、炒作危机事件中的某些因素;
在受访专家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将这些互相矛盾的信息传递出去,加剧公众的恐慌情绪;
提供一些缺乏权威性的行为建议,误导公众;
散布谣言、传闻等负面的不实信息;
部分微博大V用求真相之类的免责转发策略规避伦理责任,客观上造成了负面信息的扩散

14、 无效传播行为主要包括(    )

答案: 未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听任持不同观点的专家发表意见,使媒体和公众无所适从;
  提供给公众的行动性信息缺乏可操作性;
对舆情的变化不敏感,未能及时澄清各种负面传闻;
发言人言语和举止适当、缺乏感染力、不恰当地使用幽默;
暴露了部门内部的分歧和职责不清之处

15、 媒体报道失范及无效传播在灾难中会带来(    )

答案: 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
  有限的资源引发各个社群和公众之间的矛盾;
  政府采取措施后,危机仍然在恶化;
危机之初的过渡反应导致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跨国灾难处理中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差异

16、 新闻发言人具备的能力(    )

答案:  坚定的信念;
对本部门业务具有全局感;
具有搜集、整理、提炼信息的能力;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17、 新闻发言人具备的能力(    )

答案: 有快速起草文字的能力;
 掌握新闻媒体的基本运作规律;
具有可信度和一定的亲和力;
仔细倾听和理解的能力

18、 新闻发言人具备的能力(    )

答案: 思维敏捷,具有临场应变能力;
乐于同各类人,特别是记者沟通;
表现同情、热情和耐心的能力;
在很大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
精力充沛,能进行长时间工作

19、 新闻发言人的素质(    )  

答案:   一要懂全局,要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融会贯通,对全局的形势、政策了如指掌;
   二要知实情 ,要知道新闻事件本身的实际情况,还要知道针对事件的社情民意、舆情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三要善应对 ,要把握分寸,讲究艺术,因势利导,努力把我们希望报道的消息传播出去;
四要守纪律,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注意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党委、政府的形象;
五要业务精,技巧熟练,心理素质好

20、 风险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嬗变,指人类在追求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为自身埋下了各种具有风险性的伏笔和祸根。( )

答案: 正确

21、 恐怖主义、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疾患瘟疫都可以被视为全球化、现代化和商业化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症侯。( )

答案: 正确

22、 危机传播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和( )。
答案: 对危机信息和认知进行的管理、对利益攸关方的反馈进行的管理

23、 新闻发言人应当了解的传播学前沿领域包括:( )( )( )( )。
答案: 议题管理、风险传播、声誉管理、灾难传播

24、 议题管理的目的在于减轻甚至与完全免除危机的爆发。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议题管理”创始人认为,( )+( )+( )+( )+( )= 成功的议题管理。
答案: 风险评估、准备预案、采取行动、传播与沟通、评估

25、 议题管理的六大步骤主要包括:( )( )( )( )( )( )。
答案: 议题识别、议题扫描、议题监测、议题分析、议题研判、议题传播

26、 议题扫描主要是关注( )( )( )网络社区和社交媒体等”新意见阶层”的言论。
答案: 专业媒体、意见领袖、专业精英

27、 风险传播的阶段主要包括( )( )( )三个阶段。
答案: 知情阶段、劝服阶段、对话阶段

28、 传播学认为最可靠的是”第三方信源” 主要包括( )( )( )和( )。
答案: 智库、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公民意见领袖

第四章 网络舆情的现状和特征

1、 风险传播的要素包括(    )

答案:   防控措施;
相互信任;
相关风险知识

2、 风险传播的阶段包括(    )

答案: 知情阶段;
劝服阶段;
对话阶段

3、 媒体执政的具体表现(    )

答案: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危机”不应当被视作”飞来横祸”,而是应当被视为风险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媒体的角度来说,应当改变传统的传播观念,及时传递真相,适应风险社会的要求;
 媒体应该做好危机传播的工作;
媒体应该在危机的”潜伏期”进行有效的风险传播

4、 网络事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民众对公权力缺乏信任;
对公权力监督的失灵;
无意识的放任;
信息公开有待提高

5、 传播学认为最可靠的是”第三方信源”为(    )  

答案: 智库;
专家学者;
非政府组织;
公民意见领袖

6、 互联网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

答案: 直接性;
 多元性;
突发性;
破坏性;
隐匿性;
扩散性

7、 目前我们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答案: 思想站位不够高;
监测管理不到位;
 网络舆论情绪化;
虚假谣言与报道;
 西方意识形态入侵;
 缺乏舆情预案演练

8、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

答案: 反常放大;
塑造事实,或称”框选事实”;
逆向思维;
关注故事、细节、数字这类新闻的”内核”;
标签化;
为”少数人”代言,即恪守新闻传播的”公共性”原则;
 关注”非官方”信源

9、 由于年龄、地域、知识背景、利益诉求等的不同,网民对一个问题持有的看法和态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多元性。( )

答案: 正确

10、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短时间内就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

答案: 正确

11、 网络监督、网络维权,无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佐证,但很多时候类似于”人肉搜索”而引发的道德标准的讨论也是网络舆情破坏性的一个方面值得关注。( )

答案: 正确

12、 网络过度发展成绑架媒体、煽动民愤,甚至直接左右事件结果的网络审判,给当事人正常生活造成过度影响的网络暴力,这个就是网络舆情的直接性。( )

答案: 错误

13、 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在网络中对某一问题畅谈自己的观点看法,网络容易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形成网络舆情的破坏性。( )

答案: 错误

14、 网络舆情的扩散性使得网民已不再满足于网上讨论,而是热衷于走到线下的现实空间继续关注和推动事件发展。( )

答案: 正确

15、 记者和媒体从业者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更不是下属。他们应当成为工作伙伴。( )

答案: 正确

16、 在当今全球传播的时代,一旦危机发生,公众接受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由媒介”构建”的事实及其设置的”议题”或”框架”。( )

答案: 正确

17、 政府无法向大众直接传递信息,而必须通过专业化运作的传播媒介来进行传播。( )

答案: 正确

18、 传播学认为最可靠的是”第三方信源” 主要包括( )( )( )和( )。
答案: 智库、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公民意见领袖

第五章 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 第五章 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 单元测验

1、 如何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   )

答案: 冷静应对;
分析形势;
决定采取行动;
与合适的人进行沟通;
提供有说服力的新闻稿;
后续的措施

2、 对危机信息和认知进行的管理,正确的是(    )

答案: 幕后进行;
搜集信息;
做出决策;
分析舆情;
分享信息;
 识别信源;
形成共识


下方是付费阅读内容:本平台商品均为虚拟商品,无法用作二次销售,不支持退换货,请在购买前确认您需要购买的资料准确无误后再购买,望知悉!


完整答案需点击上方按钮支付5元购买,所有答案均为章节测试答案,购买后上方矩形框将出现已付费的隐藏内容。


如果点击【立即购买】不能跳转,请更新一下APP版本,如百度APP可能有兼容性问题,更新版本即可正常使用,或者换一个浏览器(如UC浏览器)再试试

不知道怎么购买?点击这里查看购买教程!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添加书签方法:

1.电脑按键盘的Ctrl键+D键即可收藏本网页

2.手机浏览器可以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一刻钟理解: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1张

一刻钟理解: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2张


获取更多慕课答案,欢迎在浏览器访问我们的网站:http://mooc.mengmianren.com

一刻钟理解: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3张一刻钟理解: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4张

一刻钟理解: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5张

注:请切换至英文输入法输入域名,如果没有成功进入网站,请输入完整域名:http://mooc.mengmianren.com/


我们的公众号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萌面人APP

本公众号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还可免费查看大学教材答案

点击这里,可查看公众号功能介绍

一刻钟理解: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浙江传媒学院)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6张


一键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让您购物省省省,点击这里,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