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

章节测验答案,点击这里查看

【作业】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章 地球大气单元作业

1、 问题:试述大气中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的作用。
评分规则: 【 臭氧的时间分布特征:  其含量随季节而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臭氧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层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很少,从10km高度向上臭氧的含量逐渐增加,在12~15km以上增加特别显著,到20~30km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的最大浓度层,再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的含量逐渐减少,到了55~60km高度,臭氧的含量就微不足道了。
在水平方向上,一般由赤道向两极增加。
臭氧在气象学上的作用: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形成了平流层逆温,在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0km附近形成了一个暖区;
臭氧在生物学上的作用:        臭氧层对生物界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避免大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而对生物造成伤害,而透过的少量紫外线则能够对动植物形成有利的影响并杀灭一些有害病菌。

2、 问题:试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气象学省生物学上的意义。
评分规则: 【 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氧化碳大都集中在20km以下的气层中,在20km以上,其含量显著减少。
二氧化碳的时间分布特征:在白天、晴天、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比黑夜、阴天、冬季要小。
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农村多。
工业革命前比工业革命后低。
二氧化碳在气象学上的意义: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和大气放射的长波辐射并放射长波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因长波辐射而失去的热量,形成温室效应,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
二氧化碳在生物学上的意义: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3、 问题:简述大气气溶胶粒子对大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影响。
评分规则: 【 大气气溶胶粒子对大气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a.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升高,同时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放射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失去的热量,从而缓冲地面的辐射冷却;
c.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d.作为大气中水汽发生凝结时的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4、 问题:简述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主要依据和分层名称?并给出对流层大气的特征。
评分规则: 【 热力学分层的依据: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及大气的铅直运动状况。
热力学分层名称: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热层、暖层、电离层)、散逸层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①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铅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③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中;
④各种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5、 问题:试述蔚蓝天空、曙暮光、海市蜃楼、彩虹的各自成因。
评分规则: 【 蔚蓝天空的成因:  天气晴朗时,大气中的散射现象以分子散射为主,而分子散射的强度与入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对于到达地面的散射光而言,红光由于波长较长而贡献较小,紫光则由于波长较短而贡献较小,贡献较大的是介于红光和紫光之间的色光。同时,在太阳辐射光谱中,最大辐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为0.475mm,即青蓝光,并且人眼最敏感的色光偏向于绿光。因此,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人们所看到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曙暮光的成因:        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地面不能接受到太阳直射光,但太阳光可以投射到高层大气,再以散射光的形式到达地面,使地面具有一定的照度。日出前称为曙光,日落后称为暮光,曙光和暮光统称为曙暮光。
海市蜃楼的成因:        当大气出现强烈的温度梯度,大气密度出现反常分布时,由于大气对光线的显著折射作用,与地面实物相比,人们看到的物象会发生位置、距离、大小、形状上的改变,并出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上下颠倒、左右反向、互相重叠、一物数象等现象,我们将这种奇景幻象称为海市蜃楼。
彩虹的成因:        当平行的太阳光束照射到水滴上,入射光经折射和内反射后,大部分是发散的,向各个方向射出,只有以一定的入射角射入水滴的光束,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内反射后,射出时仍能够保持平行,此时光线的偏转角度约为138°,光强也最大,这一部分光线便形成了虹。

【作业】第二章 辐射 第二章 辐射单元作业

1、 问题: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在一个地方的一日当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如何?一年当中的春秋分和冬夏至,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是如何变化的?春秋分日,北半球同一经度地区的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随着纬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评分规则: 【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
在一个地方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最小,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最大。
在一个地方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为:一年中冬季最小,夏季最大,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
春秋分日,北半球同一经度地区的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赤道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度,北极点为0度,其他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 问题:什么是太阳方位角?在北半球,一个地方一年当中的春、秋分和冬、夏至太阳方位角是如何变化的?
评分规则: 【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日出正东方向,日没正西方向。
从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内,日出东偏北方向,日没西偏北方向;且愈近夏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北。
从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冬半年内,日出东偏南方向,日没西偏南方向;且愈近冬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南。

3、 问题:试求广州(φ=23.50°)在9月23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及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角。
评分规则: 【 根据题意:9月23日为秋分日,太阳赤纬δ=0°,广州的纬度φ=23.50°,根据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φ+δ                                           =90°-23.50°+0°   =66.50°
根据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第1张                          A=±90°    即:日出正东,其方位角为-90°,日落正西,其方位角为90°

4、 问题:何谓分子散射和漫射?试解释天空呈现蔚蓝色、旭日和夕阳呈红橙色。
评分规则: 【 当大气干洁,质点半径小于200nm时,散射值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此刻发生的散射被称为分子散射。
当大气混浊,质点半径>10,000nm时,入射光的各种波长具有同等散射能力,散射系数不再随波长改变,称之为漫射。
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现蔚蓝色。
在清晨和傍晚时刻,波长较长的红橙光则被散射减弱得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得较多而对蓝紫光则透过得较少。由此导致了天空呈现红橙色,使得旭日和夕阳出现。

5、 问题:大气透明系数为0.8,太阳高度角为30゜时,求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天空辐射强度。
评分规则: 【 根据题意:当太阳高度角在30°~90°之间时,大气质量m=csch=1/sinh,故,此刻m=2又 ∵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            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第2张
根据水平面上的天空散射辐射强度的计算公式:                                       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第3张

【作业】第三章 温度 第三章 温度单元作业

1、 问题:给出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绝对年较差的定义。
评分规则: 【 温度日较差是一日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
温度年较差是用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
温度绝对年较差是年极端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 问题:什么是大气静力稳定度?大气的静力稳定度有哪几类?如何判别大气静力稳定度?
评分规则: 【 大气静力稳定度是指:在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空气团受到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
大气静力稳定度有三类,分别是稳定、不稳定和中性。
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的方法是将大气层的气温直减率γ,与空气块的干绝热直减率γd和湿绝热直减率γm进行对比分析,其标准如下:a.γ愈大,大气愈不稳定;
b. 当γ<γm时,大气处于绝对稳定状态;当γ>γd时,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定状态。
c.当γd>γ>γm时,对于饱和空气来说,大气是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对于未饱和空气来说,大气又是处于稳定状态的。这种情况称为条件性不稳定状态。

3、 问题:γ、γd、γm有何区别?
评分规则: 【 气温垂直梯度γ和干绝热直减率γd及湿绝热直减率γm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γd和γm是指气块在升降过程中,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率,
γ则表示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也有人称其为环境空气的垂直温度梯度。

4、 问题:大气中的逆温层是如何确定的?按照逆温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哪几类?
评分规则: 【 在一定条件下,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气温直减率为负值的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发生逆温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按照逆温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地形逆温、锋面逆温和融雪逆温等。

5、 问题:生物的三基点温度、五基点温度是如何定义的?
评分规则: 【 生物生命活动都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生物的每一生命活动都有其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
植物、变温动物和微生物在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以外生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所以在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存在最低与最高受害、至死温度,合称五基点温度。

6、 问题:给出活动温度、活动积温、有效温度、有效积温的定义。
评分规则: 【 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活动积温是指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
有效温度是指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
有效积温是指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作业】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分单元作业

1、 问题:叙述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和饱和差的定义。
评分规则: 【 水汽压是指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
饱和水汽压是饱和湿空气所产生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露点温度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饱和差是指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气压之差。

2、 问题:分析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的影响因子。
评分规则: 【 从道尔顿蒸发公式:W=A´(E-e)/P,(其中W是水面蒸发速率,A´是与风速有关的比例系数,E饱和水汽压,e实际水汽压,P为大气压强。)可以看出,影响水面蒸发的因子主要有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压,此外还有蒸发面的性质、形状以及溶液的浓度。
各因子对水面蒸发的影响如下: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上升、空气湿度下降、气压下降都会促使水面蒸发的加快;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为0℃的过冷却水面和冰面相比,过冷却水面的蒸发比较快;在凸出形状蒸发面里的水分比凹下去形状蒸发面里的水分蒸发得快;对于以水为溶剂的溶液来说,溶液浓度越低,水分蒸发越快。
土壤蒸发是指土壤水分汽化并向大气扩散的过程。土壤水分的蒸发除和气象因子有关外,还和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含量有关。
当土壤潮湿、土层中充满水分或者下层土壤通过毛管向土表输送水分的速度等于蒸发速度的时候,土壤蒸发与水面蒸发影响因子相同。
当土壤含水量较少时,与疏松粗粒土壤相比,紧密粒细土壤毛细管丰富,毛管水上升的高度高,使较深层的土壤水分也能上升到土表蒸发。所以土粒细小而紧密的土壤,蒸发得更快。
除此以外,凡是影响土壤湿度的各种因子都能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如地形、坡向、颜色、土质、植被覆盖等。

3、 问题:大气中的水汽实现凝结需要哪些条件?
评分规则: 【 大气中的水汽实现凝结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空气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另一个条件是大气中有凝结核存在。

4、 问题:地面上有哪些凝结物,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评分规则: 【 地面上的凝结物有:露、霜、雾凇和雨凇。
当地面或地物表面经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如果露点在0℃以上,水汽凝结成水滴,即为露。
当地面或地物表面经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露点在0℃以下,水汽凝华成疏松结构的白色冰晶,即为霜。
雾凇是附着于树枝、电线和物体的迎风面上的一种白色疏松的凝结物。通常,雾凇是雾滴附着并冻结而形成,常见于寒冷有雾的天气里。
雨凇是在地面、电杆、电线、树枝上形成的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是由过冷却雨滴降落到低于0℃的物体表面冻结而成。一般迎风面形成较多。

5、 问题:冷云人工降水的基本原理及实现过程是什么?
评分规则: 【 冷云人工降水的基本原理是冰晶效应;
冰晶效应: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增长的冰晶在云中下落过程中不断凝华增长。当增长到约10μg时,碰并增长超过凝华增长。通过碰并、粘连、结淞等,冰晶继续增大成大雪晶。当大雪晶下降到0℃等温线以下时,开始融成雨滴,降至地面,即为雨。
人工降水:是通过撒播冷冻剂或引入人工冰核的方法来创造条件,以加速冷云的降水过程,增加降水量。

6、 问题:雨和雪的降水等级划分标准各有哪些?
评分规则: 【 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第4张

7、 问题:当我们获得了一个地区的年降水总量和干燥度时,如何来判断该地气候的干湿类型?
评分规则: 【 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第5张

【作业】第五章 气压与风 第五章 气压与风单元作业

1、 问题:气压的国际单位是什么?一个地方的海拔高度怎样影响其气压的高低?
评分规则: 【 气压的单位是帕斯卡,气象科学中常使用百帕。
气压与海拔高度呈反相关,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 问题:在地面的高低压系统中,能够导致空气运动的力有哪些?其各自的方向是怎样的?
评分规则: 【 在地面的高低压系统中,能够导致空气运动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从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指向空气运动速度方向的右侧,在南半球指向空气运动速度方向的左侧,并与速度方向垂直。
惯性离心力始终从曲率中心指向外围,并与空气运动速度方向相垂直。
摩擦力与空气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3、 问题:叙述白贝罗风压定律的内容。
评分规则: 【 自由大气层中的白贝罗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南半球相反。
摩擦层中的白贝罗风压定律:在北半球,人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人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前方,低压在右后方。

4、 问题:给出地转风和梯度风的定义?简述两种风出现时,空气质点的受力状况。
评分规则: 【 地转风是指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地转风出现时,空气质点受到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并且达到相互平衡。
梯度风是在自由大气中,空气质点作等速曲线运动。
梯度风出现时,空气质点受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且这三个力达到平衡。

5、 问题:当我们在地面上观察到的风向是东风时,抬头看到天空当中云的走向一定是向西吗?为什么?
评分规则: 【 不一定。
因为摩擦层的风向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向右偏转。地面上看到的风向是东风时,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不断向右偏转,到了高空一定不是东风,有可能是东东南、东南、南东南,或者南风等等,在此情况下,云的走向都将是由西向北偏。

【作业】第六章 大气环流 第六章 大气环流单元作业

1、 问题:三圈环流模型中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如何?
评分规则: 【 三圈环流模型中全球气压带:在赤道上是赤道低压带、南北纬30°是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60°是副极地低压带、极地是极地高压带
风带:赤道上是赤道无风带、0°~30°N是东北信风带、0°~30°S是东南信风带、南北纬30°~60°是盛行西风带、60°~90°N是极地东风带。

2、 问题: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各是什么?
评分规则: 【 东亚季风的成因有两个,分别是青藏高原的地形影响和冬夏季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冷热源效应。
南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行星风带的南北移动。

3、 问题:同为东亚季风,中国季风与印度季风有何差异?
评分规则: 【 中国季风区和印度季风区有两个方面的差别:①印度冬季风并不明显,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中国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②印度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风最强的季节,中国的长江流域雨量集中在最盛期之前。

4、 问题:山谷风、焚风和峡谷风是怎样形成的?
评分规则: 【 山谷风:在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距地面较远,增温较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辐射冷却,气温迅速降低,而同一高度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较慢,于是山坡上的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系,称山谷风。
焚风是一种翻越高山,沿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当空气翻越高山时,在迎风坡被迫抬升,空气冷却,起初按于绝热直减率(1ºC/100m)降温。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按湿绝热直减率(0.5℃/100m)降温,水汽凝结,产生降水,降落在迎风坡上。空气越过山顶后,沿背风坡下降,此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为减少,下降的空气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至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相同高度上的气温高得多,湿度显著减小,从而形成相对干而热的风,称焚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狭窄谷口时,气流的横切面积减小,由丁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从而形成强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5、 问题:冬夏季,北半球有哪些大气活动中心?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哪里?
评分规则: 【 冬季,冰岛附近的冰岛低压、阿留申群岛上的阿留申低压、太平洋上的太平洋高压、大西洋上的大西洋高压、蒙古和西伯利亚附近的蒙古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北美大陆的北美高压、格陵兰岛的格陵兰高压。
夏季,冰岛附近的冰岛低压、阿留申群岛上的阿留申低压、太平洋上的太平洋高压、大西洋上的大西洋高压、印度次大陆的塔尔沙漠附近的印度低压或塔尔低压、北美大陆的北美低压、格陵兰岛的格陵兰高压。

【作业】第七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 第七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单元作业

1、 问题:夏季,分别有哪些气团活动在中国境内?
评分规则: 【 夏季活动在中国境内的气团有:西伯利亚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极地太平洋气团、赤道气团

2、 问题:简述缓行冷锋和急行冷锋锋的天气特征。
评分规则: 【 缓行冷锋的天气特征:当暖空气比较稳定,水汽较充沛时,产生系统的层状云系,从地面锋线起,云系依次为雨层云、高层云、卷层云、卷云,冷锋过境后,风雨交加,降水多为连续性降水,降水区位于地面锋线后,宽度一般在150~200km。如果锋前暖空气不稳定,在地面锋线附近也常会出现积雨云并产生雷阵雨天气。
急行冷锋的天气特征:锋前暖空气被迫急剧上升,产生剧烈的天气变化。其天气在我国冬、夏半年有显著的不同。夏半年,地面锋线附近常产生旺盛发展的积雨云,其过境时,天气十分恶劣,往往是乌云满天,雷鸣电闪,狂风暴雨,降水区位于地面锋线附近。降水区很窄,仅几十公里,移动速度又快,地面锋线过境后不久,天气迅速转晴。
冬半年,由于空气比较干燥,急行冷锋仅在地面锋线前方出现比较狭窄的层状云系,为卷云、卷层云、高层云和雨层云,有时在锋前产生不宽的连续性降水带。地面锋线过境后,云层很快消散,出现大风天气,在北方干旱地区会形成沙暴天气。如果冷锋前的暖空气很干燥,水汽含量很少时,地面锋线前后无云或少云,无降水,冷锋过境仅在锋后出现大风和风沙天气,这种冷锋称为干冷锋。

3、 问题: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季节性南北移动时,中国雨带的位置将如何变化?
评分规则: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以500hPa等压面上120°E的副高脊线来决定,其位置移动与中国雨带的关系如下:           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第6张

4、 问题:简述寒潮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
评分规则: 【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

5、 问题:什么是梅雨?
评分规则: 【 每年初夏,我国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通常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故称“梅雨”。

6、 问题:简述梅雨出现时的天气特征。
评分规则: 【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很大,日照时间短,降水一般为连续性降水,常间有阵雨或雷雨,有时可达暴雨强度。

7、 问题:形成梅雨期降水的低空和地面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哪些?
评分规则: 【 低空天气系统有江淮切变线、西南涡和西南低空急流。
地面上,在江淮流域有江淮静止锋停滞,并有江淮气旋活动。

8、 问题:给出中国对热带气旋等级的划分标准。
评分规则: 【 热带气旋通常根据其中心附近的地面最大风力进行分级。目前中国将热带气旋划分为6个等级,如下表所示。                     农业气象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MOOC作业答案第7张

9、 问题:常见的登陆中国的台风路径有哪些?
评分规则: 【 常见的登陆中国的台风路径有三条,分别是西行路径、西北行路径和转向路径。

10、 问题:简述雷暴发生时的天气现象及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
评分规则: 【 雷暴发生时的天气现象是:雷电、阵雨、阵风、冰雹、龙卷等。
雷暴发生时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为:气温骤降、气压涌升、湿度上升。

【作业】第八章 气候 第八章 气候单元作业

1、 问题:气候形成因素有哪些?
评分规则: 【 宇宙地球物理因子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
人类活动

2、 问题:简述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气候形成的?
评分规则: 【 人类活动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有三个方面:(1)人类活动能够改变下垫面的性质;
(2)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
(3)人类活动造成人为向大气排放热量。

3、 问题:全球的气候带有哪些?
评分规则: 【 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全球的气候可分为6个气候带,自赤道向两极分别是:赤道气候带(10°S~10°N)
热带气候带(10~23.5°N(S))
副热带气候带(23.5~33°N(S))
暖温带气候带(33~45°N(S))
冷温带气候带(45°N(S)到北(南)极圈)
极地气候带(北半球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极圈以北地带,以最热月10℃等值线为其南界,在大陆上偏北,海洋上偏南。在南半球因大陆面积小,故北界在45~50°S之间。)。

4、 问题:在暖温带气候带和冷温带气候带的大陆东西岸,其温度和降水有何特征?
评分规则: 【 暖温带气候带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暖温带气候带的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冷温带气候带的大陆西岸是海洋气候,夏不热,冬温和,气温年较差小;由于气旋过境频繁,日际温度变化大。全年湿润,各季降水均匀;
冷温带气候带的大陆东岸是大陆型气候,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大。降水稀少,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

5、 问题:简述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各自特点。
评分规则: 【 季风气候: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年、日温较差大。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
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年、日气温较差小。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太阳辐射弱。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作业】第九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第九章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单元作业

1、 问题:冷害与冻害有何不同?
评分规则: 【 从冷害和冻害的区别在于三个方面:(1)发生时间不同。冷害在农作物生育期间,冻害发生在冬季,作物、经济林果木及人畜在越冬期间;
(2)灾害发生时的气温不同。冷害发生时气温高于0℃,而冻害发生时气温低于0℃。
(3)危害的程度不同。冷害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而冻害引起动植物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

2、 问题:简述霜冻的种类,影响霜冻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因子有哪些?
评分规则: 【 根据霜冻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根据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平流型霜冻、辐射型霜冻和平流辐射型霜冻。
影响霜冻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因子主要有:纬度和海拔高度,一般纬度和海拔越高春霜冻结束越迟,秋霜冻开始越早。

3、 问题:给出黑灾和白灾、黑霜和白霜的定义。
评分规则: 【 无水冬牧场,在牧草生长季节因无水饮用而无法利用,到了冬季形成稳定积雪后才能利用,降雪过少或者没有积雪,使牲畜吃不到雪,无法补充体内水分的消耗而造成的危害,称为“黑灾”。
在冬半年,牧区牧畜的正常生活需要适量的降雪。降雪过多,引起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过长,掩埋牧草,使牲畜采食困难,挨冻饿而使抵抗力减弱,易罹痪疾病而死亡,这称为“白灾”。
北方春秋季空气干燥,发生霜冻时往往水汽不足,很少出现白霜,但地面或作物表面温度同样降到0℃以下,仍然可对植物形成伤害,农民称之为“黑霜”。
空气湿润情况下,发生霜冻时常可在地面物体上看到白色冰晶,称为“白霜”。

4、 问题:简述干旱的种类,目前防御干旱的措施有哪些?
评分规则: 【 干旱的种类划分标准有两个,标准不同划分出的干旱种类则不同。(1)按照干旱发生的原因,可将干旱划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
(2)按照干旱发生的时期,可将干旱划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和季节连旱。
目前防御干旱的措施有7种,分别是:①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土壤肥力,合理耕作保墒,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②以小流域为单位,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缓坡修梯田,种耐旱作物,陡坡植树种草,坡下筑沟坝地,起到增加降水入渗,遏止地表径流,控制土壤冲刷,集水蓄墒作用,为作物、果树、牧草、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③耕作保墒的要点是要适时耕作,必须讲究耕作方法和质量,注意耕、耙、耱、压、锄等技术环节的巧妙配合。
④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土壤储水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灌溉,以保证作物需水关键期供水和干旱期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⑤采用砂砾、地膜、秸秆等材料覆盖在农田表面,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起到很好的蓄水保墒效果。
⑥积极培育各种抗旱、耐旱、耐瘠、耐寒品种,最好以作物抗旱种类群和品种群来防御干旱。
⑦适量使用化学覆盖剂、保水剂、抗蒸腾剂,有效抑制蒸腾,减少作物对土壤水分损耗,以减轻干旱的危害。

5、 问题:什么是热害?水稻热害的结果是怎样的?
评分规则: 【 热害是高温对农业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危害。
水稻开花灌浆时期遭受热害,表现为空壳率、瘪粒率增加,粒重减轻,成熟提早,产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