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


导论 导论 单元测验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_____。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20年代
答案: 19世纪40年代

2、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_____。

A: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D:所有国家民主党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_____。

A:劳动者联盟
B: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工人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工人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4、 _____,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已经成为其难以克服的痼疾。

A:阶级斗争
B:工业革命
C: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
D:失业频发
答案: 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

5、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包括(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答案: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

A: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B: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C:不断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到丰富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可以和任何国家的社会发展相结合
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不断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到丰富和发展

7、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包括( )。

A:细胞学说
B:历史唯物主义
C:进化论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因此会在科学性上大打折扣。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1、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下)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单元测验

1、 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气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 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C: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答案: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3、 专家指出,如果春季前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于地表干燥、土质疏松,这样就为形成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大量沙尘源,当西伯利亚冷空气爆发形成大风时,空气对流形成强风垂直切变产生上升流运动,强迫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形成沙尘暴天气。此外,他们专家强调沙尘暴的形成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有待专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这说明( )。

A: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B: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能相互转化的因果关系
C:因果联系是没有时间顺序的
D: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比较简单
答案: 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4、 庄子和惠施有一次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反映论
B:先验论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答案: 不可知论

5、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
D: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
答案: 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混淆了物质的属性与物质本身

6、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答案: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 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联系是客观的
C: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D:并不是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
答案: 联系是客观的;
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8、 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理在事先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心外无事
答案: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感觉的集合;
心外无事

9、 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分析: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关于社会本质的科学论断。这是因为:(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2)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3)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4)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即实践的规律。(5)这一科学命题指明并论述了“物质实践决定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深刻揭露了旧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只有立足于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各种玄奥神秘理论产生的根源,使之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并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10、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是无条件绝对存在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分析:这一说法是错误的。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斗同一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时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11、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分别是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2、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运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13、 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4、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单元测验

1、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的对立
答案: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2、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概念-判断-推理
D:实践-认识-实践
答案: 实践-认识-实践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书本
B: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则来源于间接经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答案: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4、 “有用就是真理”,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D:机械唯物主义真理观
答案: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的意志改造自然和社会
答案: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6、 “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答案: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7、 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具有(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全面性
答案: 相对性

8、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

A: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B: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C: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D:可以独立并存的两种真理
答案: 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9、 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这一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真理论
B:主观真理论
C:机械真理论
D:辩证真理论
答案: 主观真理论

10、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答案: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 感性认识的特点,主要有( )。

A:直接性
B:抽象性
C:逻辑性
D:形象性
E:间接性
答案: 直接性;
形象性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有的特点是( )。

A:摹写性
B:创造性
C:深刻性
D:灵活性
E:直观性
答案: 摹写性;
创造性

13、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是(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的因素
答案: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
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的因素

14、 真理的相对性表现在( )。

A:就人类认识本性而言,人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B: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C: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D:承认真理中包含错误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E: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答案: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15、 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 )。

A:感觉
B:表象
C:概念
D:判断
E:推理
答案: 概念;
判断;
推理

16、 价值的特性有(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E:单一性
答案: 客观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

17、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

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
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的
D: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E: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对立的
答案: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18、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世界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要有效地改造世界,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世界
C: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E: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答案: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世界;
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19、 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益原则
D:公平原则
E:生存原则
答案: 真理原则;
价值原则

20、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E: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答案: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21、 感性认识的特点,主要有( )。

A:直接性
B:抽象性
C:逻辑性
D:形象性
E:间接性
答案: 直接性;
形象性

22、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3、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此,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总是起着消极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4、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经历了两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就算完成了吗?回答是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5、 唯心主义否定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因而属于不可知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6、 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客观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7、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28、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29、 马克思科学阐明了人类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在《共产党宣言》这个重要文献中集中阐述科学实践观。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30、 毛泽东同志说:“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3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认识即回忆”,从哲学派别上说,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32、 如果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即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即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下方是付费阅读内容:本平台商品均为虚拟商品,无法用作二次销售,不支持退换货,请在购买前确认您需要购买的资料准确无误后再购买,望知悉!


完整答案需点击上方按钮支付5元购买,所有答案均为章节测试答案,购买后上方矩形框将出现已付费的隐藏内容。


如果点击【立即购买】不能跳转,请更新一下APP版本,如百度APP可能有兼容性问题,更新版本即可正常使用,或者换一个浏览器(如UC浏览器)再试试

不知道怎么购买?点击这里查看购买教程!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添加书签方法:

1.电脑按键盘的Ctrl键+D键即可收藏本网页

2.手机浏览器可以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1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2张


获取更多慕课答案,欢迎在浏览器访问我们的网站:http://mooc.mengmianren.co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3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4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5张

注:请切换至英文输入法输入域名,如果没有成功进入网站,请输入完整域名:http://mooc.mengmianren.com/


我们的公众号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萌面人APP

本公众号可查看各种网课答案,还可免费查看大学教材答案

点击这里,可查看公众号功能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4版100分完整版第6张


一键领取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无门槛优惠券,让您购物省省省,点击这里,了解详情